人民調解是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有效手段,是延伸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有效載體,也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切實舉措。今年以來,婁葑街道司法所通過織密解紛網、開展調解卷宗深度掃描、舉辦調解特訓營等舉措,不斷提升人民調解工作質效,最終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目標,使調解工作既彰顯法治溫度,又凝聚社會合力,真正成為群眾信賴的“老娘舅”。
織密解紛網,協同聯動繪和諧
“感謝街道和社區的調解員,解決了我們家的煩心事”。近日,轄區的劉阿姨拿著錦旗來到婁葑司法所,向專職調解員表達謝意,這也是今年以來調解室收到的第二面錦旗。今年年初,劉阿姨發現家中衛生間天花板持續滲水,物業排查系樓上鄰居新裝衛浴防水層不達標所致,經多次溝通未果后,劉阿姨攜帶滲水視頻資料到街道綜治中心求助。調解員了解案情后立即啟動"多方聯調機制",聯合社區矛調工作站上門實地查看,通過邀請物業現場勘驗、社區法律顧問釋法明確漏水責任方,經過多次當面溝通,最終形成“物業先行修復+責任方分期償付”方案。近年來,婁葑街道著力構建多元解紛體系和聯合調解機制,整合街道人民來訪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融合法庭、社區矛調工作站等平臺的同時,也組建了網格藍調解工作室、熊躍個人調解工作室、商圈調委會等一批特色化調解機構。在糾紛化解過程中,引入法律顧問專業支撐、行業力量共同參與,確保簡易糾紛就地化解,復雜糾紛聯合調解。
開展調解卷宗“CT掃描”行動,為調解案件做深度體檢
“各位評審老師,請大家從程序合規性、文書規范性、回訪真實性、歸檔完整性等方面開展檢查,詳細查看調查記錄、調解記錄、協議內容等材料,發現問題請記錄到我們剛剛發的評查表上。”3月初,婁葑街道司法所組織開展人民調解卷宗評查活動,活動邀請區司法局資深調解員、街道法律顧問、派出所及社區調解員代表共同組建評查小組。評查組抽取了街道調委會、各社區調委會、街道駐派出所調解室等上一年度調處的70余件調解案件,對案件卷宗開展系統評查。“此次評查下來,案卷質量整體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普遍問題,如協議書編號不規范、申請人一方為單位的,沒有注明法定代表人信息,接下來我們要整合匯總評查結果,反饋到各調解組織,在今后的調解過程中及時糾正。”評查結束后,司法所負責人鮑微對調解卷宗的整體情況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方案。后續,司法所將建立調解卷宗定期評查機制,通過全面檢查調解卷宗了解調解工作的規范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提升調解案件的質量和調解工作公信力。
舉辦“調解特訓營”,打造專精尖調解隊伍
“我們先隨機采訪一位學員,你在工作中遇到過哪些難以溝通的情況?”在人民調解員培訓班上,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靜老師與調解員們進行熱烈的互動。被采訪的學員積極反映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難以溝通的情況,王老師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出發,深入剖析調解溝通中常見的心理現象和交流策略,生動的案例分析和現場互動交流讓學員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心理溝通技巧。培訓還特邀工業園區人民法院資深法官柳海峰授課。柳法官精選多個重點糾紛領域案例,從調解實務、法律規定、調解禮儀規范等多方面展開深度解析,并結合街道轄區老舊小區漏水矛盾高發的情況,為調解員梳理開發商、物業、業主三方責任邊界,介紹相關法律規定。“這次培訓干貨滿滿,既學習了最新的法律規定,也掌握了許多調解技巧,今后遇到復雜糾紛也不犯怵了”調解員新兵小李在交流階段分享了此次學習體會。一直以來,街道司法所堅持以“理論筑基+實操賦能"為主線,通過法律知識、調解技巧、心理溝通三維度課程,全面提升人民調解隊伍的專業素養。
在上述三劑良方的基礎上,街道司法所也將不斷開拓進取,秉持法治為民理念,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發揮“和葑細語”調解品牌效力。下一步,街道司法所將開展“建立巡回調解工作隊伍”、“調解專家進社區 助力基層解糾紛”等專項行動,不斷強化調解員專業化能力,推動轄區調解工作提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