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勝浦街道調解員楊國順,一個月前我們上門調解的租房糾紛解決了嗎?您對調解結果滿意嗎?”巡回調解工作室里,老楊正在對此前調解的案件當事人進行回訪,在得到對方肯定的答復后,他將回訪結果填寫到卷宗里。至此,又一件糾紛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這是勝浦街道創新推行“巡回調解”機制化解基層矛盾的一個縮影。
廣納賢才,構建“多元共治”調解隊伍
為打通基層調解服務“最后一公里”,破解轄區居民區相對分散,糾紛調解“跑路遠、耗時長”的難點,勝浦街道打破傳統調解模式,依托街道矛調中心,最大限度整合轄區資源,創新打造“浦網致和”巡回調解工作室。通過吸納調解經驗豐富的專職調解員,統籌內部矛盾易發多發部門資源力量,鏈接園區法院、心理咨詢、法律服務等外部力量,組建一支專業調解隊伍,以“坐診”“會診”“出診”為主要形式,將11名專業調解力量輸送到一線,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
做優服務,打造“行走的調解室”
巡回調解工作室將調解工作模式從以往的“被動受理、坐堂問診”轉變為“主動上門、巡診服務”,根據案件情況和當事人需求,合理安排調解時間和地點,讓調解室“流動”起來。一輛電動自行車、一本記錄本、一支筆,這就是兩名專職調解員的“標準裝備”,通過下沉式服務,深入社區網格,實現糾紛調解機制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進位”。自2024年5月成立以來,工作室累計開展下沉式調解80余次,成功調處各類糾紛30余件。
實訓賦能,提升調解隊伍軟實力
“調解不是‘和稀泥’,要抓住雙方核心訴求……”在定期舉辦的“調解沙龍”上,調解員老楊正向年輕社工傳授經驗。以提升隊伍專業化水平為目標,勝浦街道制定年度系列調解培訓計劃,通過情景演練、跟班實訓經驗分享以及法律講堂等形式手把手教授調解技巧。自今年開班以來,勝浦街道已累計開展講座3次,跟班實訓10余次,覆蓋法治社工和調解員80余人次,為打造一支“拉得出、沖得上、化解得了、處置得好”的調解隊伍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