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北枕長江、西抱太湖,境內河道縱橫、湖泊眾多。它們的健康狀況如何?記者昨天從蘇州市河道管理處獲悉,截至目前,蘇州已完成市級185個重點河湖的健康評估,標志著全市重點河湖迎來一次系統性的“精準體檢”。

就像人需要定期體檢一樣,河湖也要有自己的“體檢表”:不僅記錄河湖水質、生物、水文等多項指標,更能幫助水務部門科學判斷河湖的真實“健康狀況”,為后續治理保護提供關鍵依據。2023年,水利部全面啟動河湖健康評價與建檔工作,要求各地系統推進、盡快成檔。
事實上,蘇州的河湖健康評價工作起步更早。2014年,蘇州便率先探索市內河湖健康評估;2020年,編制《河湖健康評價規范》(DB3205/T1016-2021),提出基于P(壓力)-S(狀態)-R(響應)的河湖健康評價指標體系,為汾湖、太浦河、元蕩等境內范圍重點水體設立“健康標尺”。
“我們不僅要看水清不清,還要看魚蝦多不多,岸邊人走得近不近。”在界浦港岸邊,蘇州市河道管理處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以界浦港為例,近年來通過持續治理,水質優良水系暢通,防洪安全達標,公眾滿意度也較高。
近日,蘇州工業園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開展界浦港、青秋浦兩條區域骨干河湖健康評價,系統分析2024年度河湖健康狀況,并編制完成《蘇州工業園區2024年度界浦港、青秋浦河湖健康評價報告》。經綜合評價,2024年界浦港、青秋浦健康狀況評價得分分別為88.64、89.68,均達到“健康”水平。
2018年至2024年底,蘇州持續開展市級重要斷面水質監測,并對示范區范圍內的“四河兩湖”——太浦河、江南運河、頔塘、瀾溪塘以及元蕩、淀山湖實施系統評估,確保“水域面積不減少、功能不衰退”。
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河湖名錄,2023-2025年蘇州市重點河湖水域保護狀況監測評估總任務量為195個。截至目前,185個蘇州市級河湖已全部完成“體檢”,剩余10個預計年底前完成。蘇州還積極參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跨界河湖健康評價技術指南的編制,從“水生態”維度助力區域協同治理。
記者 惠玉蘭
《蘇州日報》2025年11月19日A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