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藥物研發、生產及疾病診療的全鏈條范式,成為當前生物醫藥發展的新趨勢。在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畔,一批創新企業充分利用園區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領域的產業基礎,加速布局“AI+BT”這一交叉融合賽道。
SISPARK(蘇州國際科技園)是蘇州工業園區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科創載體,在其旗下載體蘇州創意產業園中,一座融合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的創新高地“AI+BT未來產業園”——播禾創新中心,正通過持續引進和孵化以IT技術支持的生命健康創業項目,構建開放、協同、融合的AI+BT創新生態。
2021年起,為精準應對以AI+BT為代表的交叉學科創新企業的共性需求,SISPARK與播禾創新中心協同發力,從空間規劃與硬件改造入手,系統推進分子生物實驗室、細胞房及配套公共儀器平臺等一系列關鍵設施的設計與建設工作,建設了支撐AI+生命科學創業項目實現技術開發和驗證所需的載體空間、全套設備、供應鏈和智能化服務能力體系,降低了AI+BT創業項目濕實驗驗證的門檻,提升模型性能以及加速推進管線資產開發。
通過引入實驗室自控系統等智慧化專項設施,SISPARK與播禾創新中心不僅夯實了AI+BT企業研發測試所需的軟硬件基礎,也實現了環境、健康與安全(EHS)管理的智能化和可控化,為人工智能助力生命科學研究活動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支撐屏障。
同時,作為AI+BT專業的孵化平臺,播禾創新中心系統整合從上游技術供給到下游應用落地的全鏈條產業資源,在政策咨詢、企業注冊、運營管理、研發支持、EHS合規、BD拓展、MNC對接等關鍵業務環節實現“一站式”服務,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研發門檻與運營成本。
中心入駐企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百圖生科在今年4月發布了全球首個AI生命科學基礎大模型驅動的生成式發現系統,首次全景展現AI生命科學基礎大模型驅動的全鏈路創新體系。申基生物憑借“AI+合成生物學”技術,開發出國內唯一、全球唯二的mRNA帽類似物,覆蓋80%國內市場,產品成功進入全球頂級藥企供應鏈。若生科技開發的醫藥行業AI智能體,可幫助企業以10%的成本和兩倍以上的速度進行產品開發。
數據顯示,自2022年4月投入運營以來,播禾創新中心已聚集各級領軍人才項目45個,引進“AI+BT”相關企業及生態伙伴近70家,企業累計融資金額超過68億元,百圖生科、申基生物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在這里扎根落戶,取得了多項令人贊嘆的創新成果。今年3月,播禾創新中心入選江蘇省首批標桿孵化器。播禾創新中心總經理樂曉桐認為,播禾的上榜,體現出江蘇及蘇州對未來產業的重視、對新興產業交叉融合發展的前瞻布局。
記者 孟旭
《新華日報》2025年11月21日第2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