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蘇州市發改委獲悉,全市有2項優化營商環境案例,即蘇州工業園《構建“5511”企業培育體系以“硬核”舉措優化營商環境》和昆山高新區《以用地更新推動產業煥新》,入選了近日在第二十一屆國家高新區發展戰略研究年會暨2025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論壇上發布的《全國高新區營商環境典型案例(2025)》。
《全國高新區營商環境典型案例(2025)》征集活動由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與全國科技振興城市經濟研究會聯合組織開展,旨在總結推廣各高新區在營商環境建設中的創新實踐和典型經驗。
今年5月,蘇州工業園區推出加快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騰飛的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力爭到2027年,推動5家以上頭部企業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50家以上地標企業成長為細分領域領軍企業、100個重磅產品年度銷售額超億元、100個重點產品管線獲批上市,這一做法也被稱作“5511”企業培育體系。為助力生物醫藥企業高質量發展,蘇州工業園區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鞏固具有國際影響力產業高地領先優勢。
此外,蘇州近年來在產業用地集約化方面提出“畝產論英雄”,不斷激勵推動優質項目高效用地,倒逼低效用地改造升級。昆山高新區元豐路北側地塊,曾經是雜草叢生的信益陶瓷閑置廠區,容積率低,空間嚴重浪費。昆山高新區通過“退二優二”政策收回了該地塊,并創新實施“數據得地”機制,建立科學量化的評估體系,將這一閑置用地改造提升為昆山高新區高端裝備總部產業園。產業園內集中落戶的8個優質企業是“清一色”的制造研發總部,預計整個產業園達產后,年產值可達120億元,畝均稅收150萬元左右。自《昆山高新區打造保姆服務升級版實施方案》實施以來,昆山高新區設立土地廠房要素保障、用工保障等10個專項小組,形成“企業提交問題-保姆分解問題-專班協調解決”的閉環工作機制,土地更新和產業煥新實現“雙向奔赴”,讓“好項目不缺地”變為現實。
《城市商報》2025年11月06日A0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