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綠色環保理念,讓居民在實踐中感知生態循環之美,增進親子關系,近日,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藺和社區開展“指尖藝趣?綠韻社區”主題活動,通過水生生態科普與微景觀DIY,引領居民親手打造“鮮活小生態”,在歡聲笑語中解鎖“微型生態”的奧秘,為建設綠色健康社區注入活力。?

科普課堂,趣解水生“共生密碼”?
社區特邀生態科普講師以“手提瓶里的魚蝦樂園”為主題,帶來沉浸式科普體驗。講師手中的透明手提塑料瓶樣品,一亮相就抓住了孩子們的目光——瓶內蜈蚣草隨水輕晃,鳑鲏魚在莫斯水草間靈活穿梭,宛如一個縮小版的“水下童話世界”。?
“大家可別以為這只是魚蝦和草的簡單組合,它們其實是互相幫忙的小家庭!”講師用通俗直白的語言拆解生態原理:“真水草能吸收水里的雜質,還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給魚蝦呼吸;反過來,魚蝦的糞便會變成水草的天然肥料,就連瓶底看不見的微生物,也在默默幫忙分解廢物,這就是神奇的共生循環。”?
考慮到親子家庭多是生態養護新手,講師還重點講解了《水生微景觀養護指南》,為后續手工制作掃清障礙。“老師,水草會不會被魚蝦吃掉呀?”有小朋友舉著小手好奇提問。講師笑著回應:“咱們特意選了魚蝦不愛吃的水草品種,只要不養太密,它們就能和平相處,一起長大!”互動間,家長們也聽得認真,有的用手機拍下樣品細節,有的在筆記本上記錄養護要點,生怕錯過關鍵信息。?

手工時光,親子協作“造景”鮮活生態?
科普環節結束,最受期待的“手提塑料瓶水生微景觀DIY”正式開啟。制作要分四步走,先鋪陶粒做過濾層,再鋪水草泥固定水草,接著種上真水草,最后加水放魚蝦,講師一邊演示,一邊特意強調注意事項。話音剛落,親子家庭立刻投入創作,活動室里瞬間充滿歡笑。有的家庭分工明確,爸爸穩穩扶著手提瓶,孩子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夾起水草,在水草泥邊緣鋪出一片水下草坪;有的家庭發揮創意,用陶粒在瓶底擺出“小石子路”,還點綴上迷你小石橋、小貝殼擺件,讓微景觀更有故事感。“放魚蝦”環節無疑是全場最熱鬧的時刻。每組家庭拿著小撈網,從暫養箱里輕輕選取2-5條鳑鲏魚,小心翼翼地放入手提瓶中。半小時后,一個個充滿童趣的水生微景觀新鮮出爐。“這比買的玩具好玩多了!以后每天都能觀察小魚和水草,還能提著去樓下和小伙伴分享!”孩子舉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滿是成就感,家長們也紛紛拿起手機拍照,定格這份充滿生態意趣的“鮮活成果”。?
活動讓親子家庭在動手實踐中讀懂生態循環的奧秘,在互動中傳遞了綠色環保理念。藺和社區后續將繼續開展更多貼近居民需求的生態主題活動,讓更多人參與到環保行動中,用“小行動”匯聚“大能量”,共同守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編輯 盛文亞
2025年1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