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友好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是民生工程落地見效的關鍵抓手。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關于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部署要求,扎實推進社區治理精細化,11月17日上午,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開展“世界兒童日”主題宣傳暨文薈苑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成果現場匯報活動。園區婦工委領導、斜塘街道相關負責人帶隊赴社區,星湖幼兒園師生代表共同參與,全面檢驗社區兒童友好建設成果,推動低碳環保理念與兒童成長深度融合,切實把民生福祉落到實處。

陣地建設顯成效,創新實踐獲認可
以兒童需求為導向,以建設實效為核心,循著社區“兒童友好服務地圖”,相關領導開展全場景沉浸式探索。在戶外區域,5大主題空間錯落分布,構建起“可玩、可學、可探索”的成長樂園,木質探索棧道、節氣手繪畫、低碳科普裝置等將自然景觀與教育功能無縫銜接;室內場所特色活動室按需規劃,涵蓋游戲、學習、心理疏導、技能實踐等多元場景。園區婦工委領導詳細詢問設施運維、兒童參與頻次、家長反饋等情況,對社區“以兒童視角優化空間設計”的理念給予充分肯定。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社區相關負責人匯報“童心薈”兒童友好品牌建設情況。參會人員圍繞“兒童參與治理機制”“家校社協同路徑”“服務精準化供給”等核心議題深入交流。園區婦工委領導對建設成效作出高度評價:“文薈苑社區跳出硬件改造的傳統模式,通過兒童友好理念為社區賦能,讓孩子從‘受益者’變為‘共建者’,以‘教聯體’機制凝聚家校社共育合力,為園區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提供了優質范本,真正讓兒童友好從‘理念’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成果。”
四大維度深耕耘,筑牢兒童友好硬支撐
作為斜塘街道兒童友好社區建設的重點項目,文薈苑社區自啟動“童心薈”建設以來,堅持系統思維、精準發力,從制度、空間、服務、文化四大維度深耕細作。

制度友好,構建三位一體保障網。社區建立“專職負責+專業支撐+兒童參與”的三位一體制度框架,確保兒童友好理念從承諾走向行動;設立專職兒童主任,公開聯系方式與職責,及時響應兒童訴求;組建含社工、居民代表、心理咨詢師等的22人家庭教育志愿者隊伍,全年開展專業培訓19場,提供個性化關愛服務160余人次;成立“兒童觀察團”,建立常態化議事制度,收集兒童對社區建設、活動開展的建議,讓兒童成為社區治理“小主人”。
空間友好,打造全齡適配成長域。社區以“空間即教育”為理念,打造“戶外+室內”雙循環友好場景。社區改造老舊游樂場地1處,新增自然探秘園、四季走廊等主題空間,通過微地形塑造、原生植物培育及科普設施植入,構建探索性自然成長環境;在室內按“分齡適配”原則打造啟智童話屋、彩虹小秀場等特色活動室,配備益智玩具、繪本書籍等物資;優化兒童友好標識系統,設置導視牌6塊、主題大道1條,讓空間設計既符合兒童認知習慣,又充滿童趣氛圍,實現“步步是場景、處處能成長”。

服務友好,凝聚家校社共育合力。社區聚焦“親子共成長”核心需求,創新構建“教聯體”家校社協同機制,聯合朝前路學校和星湖幼兒園等周邊學校打造教育共同體。今年以來,社區策劃“童心薈”親子課堂、“慕思薈”家長學堂等特色活動21場,開設愛心暑托班、“筆墨少年薈”硬筆書法、“樂在指間”益智手工等普惠性課程90余次,服務覆蓋4000余人次,有效破解“假期看護難”“親子互動少”等民生痛點,讓社區成為家校社共育的“核心紐帶”。
文化友好,培育“來即是家”歸屬感。社區以文化浸潤為抓手,著力培育兒童的社區認同感與歸屬感。社區推出“薈薈狗”“包包貓”專屬文化IP,將其融入活動道具、空間裝飾、宣傳物料等,成為兒童成長的“文化伙伴”;打造“巧手剪紙坊”特色文化平臺,邀請非遺傳承人封引風擔任指導,全年開展“童心向黨”“節日民俗”等主題活動9場,覆蓋兒童150余人次,讓孩子們在文化實踐中傳承傳統、厚植情懷,推動“來即是家”的社區共識深入人心。
低碳實踐添活力,“世界兒童日”賦能成長
在現場匯報工作順利推進的同時,“敢作氣候擔當,點亮兒童未來”世界兒童日主題活動同步開展。星湖幼兒園的30名“兒童友好體驗官”,手持低碳打卡手卡,在六大互動打卡點開啟環保探索。
“手腳并用沖沖沖”中,孩子們踩著彩色標識前進,體驗一步一腳印的低碳理念;“垃圾回家大冒險”里,磁吸墻面游戲幫助快速掌握分類技巧;“污水變清小魔法”實驗中,親眼見證沙子、活性炭讓污水變清澈,直呼“太神奇了”。集齊印章的孩子兌換“低碳小先鋒”證書時,臉上滿是自豪,現場快門聲不斷,定格下成長的美好瞬間。
兒童友好,民生向善。社區賦能,未來可期。此次文薈苑兒童友好社區建設的順利完成,不僅是斜塘街道民生工作的重要成果,更是推動兒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下一步,斜塘街道將持續深化兒童友好社區建設,聚焦“制度更完善、空間更優質、服務更精準、文化更浸潤”的目標,不斷拓展兒童友好建設的深度與廣度,全力打造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斜塘樣板”,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安全、快樂、有溫度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讓兒童友好之花成為街道最亮麗的民生底色。
編輯 吳琳娜
2025年1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