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街道瓊姬墩社區金雞湖壹號小區的防腐木廊架煥然一新。瓊姬墩社區通過“五社聯動”機制和居民共治模式,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還激活了社區凝聚力,為老舊小區微改造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老舊廊架隱患多 居民訴求迫切
金雞湖壹號小區建成于2010年,小區內設有2處防腐木廊架,作為連接各單元的重要公共設施,兼具停車遮陽和休閑功能。然而,由于長期日曬雨淋,廊架出現立柱腐蝕、連接件松動等問題,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隱患。今年以來,社區和物業累計收到居民報修訴求10余次,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五社聯動”聚合力 居民共商定方案
為解決這一問題,瓊姬墩社區以“消除隱患、提升功能、長效管理”為目標,組建了由社區黨組織、物業、物管會、社會組織和居民代表等參與的改造工作組。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走訪”的方式,梳理出關于“結構加固、防腐木更換、功能拓展”等核心訴求,并召開多方協商議事會,最終確定了“結構加固為主、功能優化為輔”的改造方案,形成了“物業實施、物管會監督、社區統籌”的工作閉環,并同步確定施工時間節點,形成多方協同的改造共識與責任分工機制。
志愿力量齊參與 長效維護有保障
瓊姬墩社區開展了“廊架維護志愿者小組”招募活動,通過現場宣傳與線上動員,最終成功邀請4名居民加入志愿小組,協同社區、物業建立“線上問題反饋-線下快速響應”的工作流程。志愿者通過微信群及時反映廊架情況,物業人員負責跟進處理,確保廊架維護工作長效化、規范化。改造期間,2名青年志愿者積極參與現場刷清漆、清理廢料等工作,并邀請物業人員提供現場指導,強化居民對改造過程的參與感。
功能升級促融合 鄰里活動增溫情
改造后的廊架不僅恢復了安全性,還被賦予了新的功能。瓊姬墩社區以“廊架資源活化利用”為核心,將改造后的廊架拓展為社區文化活動陣地,策劃開展了“鄰里共享?資源市集”主題活動,設置資源交換、手工體驗、文化展示、環保宣傳四大功能區。居民們在廊架下進行插花藝術、舊物置換等活動,將廊架從單一停車空間拓展為文化活動陣地,盤活公共空間使用效能,有效促進鄰里交流、提升社區凝聚力,實現從“硬件改造”到“情感聯結”的治理升級。
瓊姬墩社區通過“硬件修復+機制創新+場景激活”的多維發力,實現了社區公共安全提升、居民參與深化、治理效能躍升的綜合成效。接下來,瓊姬墩社區將繼續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模式,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輯 陸萍
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