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創新聯合體是推動創新鏈深度融合、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提升企業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機制,既深度契合現階段技術創新“跨產業、多領域交叉”的特征,更能顯著提升重大研究成果產出效率與創新技術商業化轉化效能。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任務為牽引,引導建設了一批“利益融合、要素融通、能力融匯”的創新聯合體,為突破重點產業發展瓶頸提供有力支撐。

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興源創”)成立于2005年,是國內領先的工業自動測試設備與整線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連續多年入選江蘇省創新企業百強。2023年,華興源創牽頭成立蘇州市超大規模數模混合集成電路測試與量產技術創新聯合體(下稱“集成電路測試聯合體”),陸續聯合國內12家集成電路測試領域上下游企業以及相關科研院所、高校等,推進產業鏈創新鏈共融共舞,加速實現高端數字和數模混合芯片測試技術突破。
聚焦戰略必爭領域聯合攻關
走進華興源創,“勇攀科技的珠峰”的醒目大字映入眼簾,研發車間一派忙碌,各式尖端儀器設備整齊排布。在公司平板顯示業務展示區,一款標注“純國產芯片”的檢測設備格外引人注目。“這款純國產芯片檢查機,是研發團隊歷經4年攻關的成果。”華興源創董事長陳文源介紹,研發過程中,該公司聯合國內37家國產芯片廠商,采用82種、共1661顆全國產物料,最終實現技術落地,可用于下一代微顯示屏幕的測試。
回溯發展歷程,從成立初期靠螺絲刀、電烙鐵“兩把槍”承接維修等邊緣業務,逐步成長為全球工業自動檢測設備與整線檢測系統解決方案的重要供應商,華興源創的成長堪稱一部從“0”到“1”的自主創新奮斗史。
但在高端半導體檢測領域挑戰依然存在,據全球半導體與電子制造貿易組織(SEMI)數據,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達千億美元級,其中測試設備規模約80億美元,并呈穩步增長態勢。其中,SOC芯片測試設備在半導體測試機市場占比高達58%,然而這類復雜芯片測試技術長期被美日企業壟斷,中國半導體行業亟需突破這一“卡脖子”難題。
“在這種情況下,實現‘1’到‘N’的跨越,單靠一家企業遠遠不夠,必須‘握指成拳’整合資源。”基于這一認知,2023年,華興源創聯合安測半導體技術(義烏)有限公司(下稱“安測”)、蘇州諾存微電子有限公司(下稱“諾存”)等6家單位,成立蘇州市超大規模數模混合集成電路測試與量產技術創新聯合體。2024年,該聯合體進一步擴充,加入了為準(北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郵電大學等6家成員單位,持續完善協同網絡。

“選擇成員時,我們重點考量集成電路測試產業鏈的完整性,確保覆蓋全環節。”陳文源說,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聯合體已實現從原材料供應、芯片設計、制造、測試設備研發到測試服務的全鏈條協同創新,有效打通創新堵點,顯著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華興源創的快速成長與創新聯合體的穩健推進離不開園區這片科技創新沃土的滋養。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例,園區已集聚超200家芯片領域核心企業,形成了以“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為核心、以“設備、材料、軟件”為支撐的芯片產業鏈,涌現了一批如納芯、敏芯、明皜等具備行業領先優勢的重點企業。
“園區有完善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鏈、創新鏈之間的協同無處不在,讓企業在自主創新時如魚得水。”園區科創委相關負責人說,在園區,企業與高校、企業與企業常態化開展強強聯合,以產業實際需求為導向攻堅核心技術,在破解一個個產業難題的過程中,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構建全面細致協同運行機制
“相較于傳統產學研聚焦單一‘技術問題’,創新聯合體直指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以長期化、系統化的戰略導向推進協同創新,協同優勢顯著。”園區科創委相關負責人說。
但在組建初期,聯合體成員單位合作基礎不一,如何讓分散資源“聯起來”、合作高效“轉起來”?陳文源給出破局思路。“聯合體成員就‘共享成果、共贏未來’達成共識,在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定位清晰、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運行機制,交流更緊密,大幅減少溝通對接成本,讓成員能集中精力攻堅技術。”

人才協同是聯合體“聯”起來的重要抓手,成員單位共同搭建人才聯合培養體系,編寫教材、培育實戰型行業人才。其中,華興源創與成員單位南京郵電大學聯合編寫《集成電路可測性設計與測試實踐》教材,上海艾為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龍芯中科(南京)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深度參與,為教材提供了真實實踐案例。
“為讓企業工程師熟練使用V93K測試平臺對數字電路進行測試,并快速解決在驗證測試、量產程序導入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公司還會組織工程師參加由聯合體成員單位蘇州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在蘇州市集成電路創新中心舉辦的專題培訓。”華興源創半導體事業部市場總監黃龍說。
企業協同創新高效推進的背后,是園區的全方位支撐。近年來,園區探索構建創新聯合體牽頭單位、成員單位“培育庫”。在此基礎上,通過國有投資基金引導,吸引產業基金、創投基金、金融資本投入,為成員單位提供債權融資,對孵化的高潛力科技企業給予股權投資支持。“園區還定期聯合企業舉辦創新聯合體開放日、揭榜掛帥、供需對接等活動,方便我們學習先進運行經驗,精準匹配資源。”黃龍補充道。
如今,這樣的協同已成為園區“企業主導”創新聯合體模式的生動注腳。在園區,由鏈主企業牽頭協調各方力量相互協助、互為支撐,推動成員單位實現“化學反應”與組團創新,促進整條產業鏈全面升級的創新實踐屢見不鮮。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蘇州納米所聯合蘇州能訊、英諾賽科等企業,創建“設備租賃+技術共享”的IDM模式,高端設備通過創新券實現跨企業流轉,推動研發成本下降40%,相關器件良品率提升至92%。
“組團創新”推動技術攻堅
高端集成電路測試設備的研發,對測試板卡提出高速、高精度、高向量深度的嚴苛要求。而實現硬件極致性能的高密度設計,又衍生出設備散熱、多信號連接及信號完整性等難題,對研發方的多維度技術整合能力提出極高挑戰。

對此,聯合體構建起“需求—攻關—驗證”的協同閉環。諾存等上游芯片設計企業基于國產測試平臺,提出DSP芯片測試需求,明確測試程序、檢測硬件方案及設備應用場景;在此基礎上,華興源創開發各類芯片專用測試程序,并將測試結果與國外一線平臺比對分析,持續優化改進技術;待設備研發完成后,交付安測等封測企業開展驗證,精準定位測試或芯片層面的問題點。
隨著技術攻關持續深入,聯合體已在數字、模擬、射頻等高速高頻高精度信號板卡領域積累多項核心技術。其中,華興源創推出基于PXIe架構的Sub-6G射頻專用測試機,成為國內率先自主研發Sub-6G射頻矢量信號收發板卡的廠商。
除聯合攻關外,作為牽頭單位的華興源創還依托技術優勢為聯合體成員精準賦能。技術支持上,諾存研發高端高密度NOR閃存芯片、高分辨率脈寬調制器HRPWMIP模塊等產品時,華興源創為其提供芯片性能測試支持。平臺支撐上,華興源創聯合安測打造1.1萬平方米半導體中試平臺,為成員單位提供小試、中試支撐,成功解決諾存試生產難題。
華興源創扛起牽頭單位的責任,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相關科研院所、高校、資本等,共同開展任務型、實體化、集成式的創新合作。陳文源說:“希望通過組建創新聯合體的方式,加速實現高端數字和數模混合芯片測試技術的突破,最終通過完全的自主創新打破壟斷,加快國產化進程。”截至目前,聯合體累計申請專利36件,授權專利1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件,軟件著作權登記2件,企業標準1件。
建設創新聯合體既是科技與產業的“雙向奔赴”,也是政府和企業的“雙向奔赴”。截至目前,園區共立項長三角創新聯合體1家,江蘇省創新聯合體4家,占全省16%,蘇州市創新聯合體28家,占全市近30%。面向未來,園區將加速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創新型領軍企業、行業龍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組建體系化、任務型的創新合作組織與利益共同體,聚焦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持續提升企業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動能。
編輯 園網
2025年10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