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生態環境保護,從來不是單向的理念灌輸,而是一場全民參與的綠色共創。在園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不同年齡、不同行業、不同黨派,而在生態環保領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美麗中國”行動者。走進“美麗園區我來說”,一起走進他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故事。
去年國家發布的《“美麗中國,志愿有我”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要發動群眾成為生態文明理念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在蘇州工業園區,以生態文明實踐教育基地為依托,社會組織通過一系列創新實踐,匯聚志愿合力,正為這句話持續增添鮮活注腳。
黨建聯盟,讓“紅色力量”激活“綠色責任”
在園區278平方公里創新創業熱土上,從世界500強到中小微商事主體,匯聚了大大小小的企業。生態環保,僅靠環保人士的熱情遠遠不夠。
如何破局?在赤道社會服務中心負責人萬愛娟看來,充分挖掘、整合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資源,以黨建為紐帶建設志愿服務隊伍,以黨組織的動員力、領導力,推動環保志愿服務產生裂變效應是一條有效途徑。
“自基地開放后,我們中心就與中新和順環保(江蘇)有限公司、沐風環保締結‘社-企’黨建聯盟,成立企業環保衛士志愿者團隊,合力開展公益服務。”赤道社會服務中心負責人萬愛娟介紹,環保衛士志愿者發揮各自特長,分別向專業人士、機關事業單位和居民提供環保宣講服務,沐風環保致力于為青少年開展生態環保公益培訓,而赤道社會服務中心則為居民、職工、青少年、兒童提供公益志愿者賦能培訓。“三方合力,構建了環保志愿從理念、服務、執行的閉環。如今,企業廢料回收率明顯提升,基地也新增了居民、兒童兩支志愿服務隊?!?/p>
積分魔法,讓志愿服務實現價值轉換
在《“美麗中國,志愿有我”實施方案》中,國家鼓勵“積分激勵”,在園區,這一舉措落地開花,“積分魔法”成為推動志愿服務常態長效開展的關鍵一招。
想象一下,你花半小時講解垃圾分類,能兌換一次社區公益課程,或者利用零碎時間在基地參與志愿服務,累計時長能給孩子換一套學習用品,這樣參與志愿服務是不是更有動力和獲得感?
萬愛娟介紹,園區將“紅色管家”網格化雙聯戶考核激勵機制引入志愿服務中,聯合愛心商戶等提供532項服務資源,通過服務積分抵扣等形式兌換所需物品,有效激發了志愿者的服務熱情。截至目前,以基地為依托的環保志愿服務在勝浦街道“紅色管家”志愿者積分系統累計兌換服務320次,真正實現了志愿服務的良性循環。
兒童觀察團,讓“生態環?!弊龅健巴尥拮テ稹?/strong>
青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培育青少年志愿者亦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一環。
園區生態環境局與勝浦街道共同成立童浦觀察團,發揮社會組織的專業優勢,針對性開發兒童生態實踐課,并在黨員、兒童導師、家長帶隊下開展自然觀測,讓孩子用畫作裝飾黨群服務中心,讓生態環保的理念在孩子心中扎根。
值得一提的是,系列活動還注重激發青少年志愿者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組織觀察團員為東沙湖生態公園設立7個觀測點,讓青少年真正成為生態環保的“先鋒隊”?!拔覀冏屝W生自己設計自然觀測路線,錄制講解音頻,用兒童的視角觀測、用兒童的語言描繪,使兒童真正融入環保,踐行志愿服務。截至目前,相關視頻點擊量近萬次,連外教都來點贊!”萬愛娟介紹說。
以紅色黨建引領,以積分機制激勵,以“小手拉大手”影響,越來越多的園區人投身環保志愿服務行列,引領更多人關注環保、踐行環保,為更好賦能園區綠色可持續發展積極貢獻著力量。
編輯 顧雅芳
202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