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2024全球智博會“祖沖之獎”科學論壇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辦,上百位頂尖學者、行業專家以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首屆“祖沖之獎”表彰項目的隆重發布,交流研討人工智能的前沿趨勢。
本次論壇由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祖沖之獎”獎勵辦公室承辦,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秘書長張偉民主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秘書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世鵬代表主辦方致開幕詞,并介紹了“祖沖之獎”設立的背景和首屆“祖沖之獎”的情況。
李世鵬指出,“祖沖之獎”――人工智能前沿創新獎是面向對人工智能領域有重要推動作用的專業人員和團隊頒發的公益性獎項,旨在表彰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應用創新方面的杰出成果,推動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創新發展?!白鏇_之獎”自2023年啟動以來,引起了科技界、企業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第二屆“祖沖之獎”申報已經啟動,熱切歡迎符合條件的杰出個人和團隊踴躍申報,共赴激情四溢的智能科技新征程。
六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代表獲獎團隊分享了各自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來發展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胡事民介紹了計圖深度學習框架與自主人工智能生態的重要實踐意義。他指出,深度學習框架及骨干網絡對深度學習技術的演進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為新一輪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突破?;谠阕尤诤系纳疃葘W習框架——計圖,有效降低了算子優化難度和異構硬件適配復雜度,在降低顯存消耗的同時大幅提升了訓練推理效率,并實現了對國產操作系統、國產高性能計算處理器、國產人工智能芯片和圖形處理器芯片的適配,推動了我國人工智能生態建設和發展。
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教授田永鴻就下一代超大規模智能計算集群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發表了見解。他認為,隨著大模型演進趨勢逐漸為模型越來越大、數據越來越多、模型精度要求越來越高等,智能算力逐漸發展為人工智能研究與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和關鍵基礎設施。圍繞建設讓世界信服的超大規模智算集群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探索,他從突破核心芯片封鎖卡點、體系架構探索難題和大規模組網挑戰等層面進行了精彩分享,并面向下一代超大規模智能計算集群建設提出了相關思考。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求是講席教授楊易圍繞高魯棒可泛化的新型跨媒體多重知識表達與智能計算技術這一主題,針對跨媒體感知與推理能力弱、跨媒體理解與生成泛化難和跨媒體訓練與部署成本高等挑戰,介紹了在數據知識雙驅的多重知識表達理論、混合模型協同的內容理解、專家模型內嵌的可控生成、多模型調度與多任務執行、跨設備協同的聯邦學習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相關產業應用。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朱貴波分享了多模態人工智能大模型紫東太初的相關研究成果與應用創新。他詳細介紹了基于昇騰AI的紫東太初大模型從1.0到3.0的技術發展和演進,從多模態、全模態到智能體大模型,從單一模態編碼到跨模態原生多模態解碼,從感知邁向思考,重塑人機自然交互,驅動產業智能化升級,賦能千行百業,引領智能革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周號益從工業應用角度出發,介紹了面向產業領域的長序列智能計算。他指出,自Chatgpt等大模型問世以來,以Transformer架構為基礎的序列模型初步實現了通用可能。其關鍵創新是自注意力機制,能夠捕捉不同位置之間的依賴關系,更好地處理長距依賴。這類技術能夠在預測維護、質量控制等關鍵環節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助理研究員盧志分享了介觀活體熒光顯微成像的最新研究進展。他介紹,通過介觀成像方法可突破傳統顯微成像局限,獲取時-空-角信息實現高速高分辨三維成像,實現面向活體組織長時程、多尺度、高通量、低光毒、強魯棒的一系列先進顯微儀器。理解大規模細胞群體規律,將助力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機理的活體驗證和相關應用。
最后,與會人員圍繞主題分享和人工智能熱點問題進行了交流。此次論壇不僅展示了我國在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增進了學術界與產業界的交流合作,還推動了人工智能學術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創新。
今后每年將定期舉辦“祖沖之獎”科學論壇,由歷屆及本年度獲獎項目專家與行業權威組成高層次、多元化的嘉賓陣容,介紹項目成果的亮點和創新點,探討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創造力的交流空間,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為行業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全球智博會
2024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