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在2024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重磅發布《2024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蘇州工業園區排名獲近三年最好成績,綜合競爭力穩居全國第二,產業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合作競爭力全國第一。
自2013年以來,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已開展11次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與分析研究,持續關注我國生物醫藥園區產業發展情況。此次報告從環境競爭力、產業競爭力、技術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合作競爭力等5個一級指標和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及增幅、生物研發投入、研發人員等39項二級指標,對完成問卷調查的206個園區進行各項競爭力排名。蘇州工業園區憑借創新實力和產業韌勁再度取得優異成績。
生物醫藥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也是園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一直以來,園區始終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緊跟國際生物醫藥技術前沿開展產業培育,聚焦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大健康三大重點領域,引育企業超2000家,其中上市企業24家、獨角獸及潛在獨角獸70余家,集聚中外院士團隊40個,各級領軍人才超1000名,其中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專家超160名,2023年實現產值超1500億元。
經過近二十年的精心培育,園區生物醫藥創新成果迎來“井噴”。創新“5432”:2023年園區抗體偶聯藥物(ADC)領域超10億美元交易5筆,占全國50%;2023年園區上市PD-(L)1類抗體藥銷售約49億元,占比全國約40%;2023年園區生物醫藥管線境內外授權合作交易數53件,占全國約30%;以國家級創業類頂尖人才為代表的領軍人才、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臨床批件數、近三年企業融資總額占全國約20%。
技術、人才、企業……在金雞湖畔勾勒出一幅朝氣蓬勃的產業創新圖景,背后是園區錨定世界一流的前瞻布局和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堅守。
加強頂層謀劃——積極落實國家省市戰略,結合本地產業發展規劃,開展前沿領域戰略研判,梳理產業鏈條、繪制產業圖譜、制定專項產業政策,同時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優勢,搶先布局IT+BT、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學、手術機器人等前沿領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堅持招大引強——筑巢引鳳,著力建設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BioBAY),至今載體面積近200萬平方米,吸引關鍵資源要素集聚、優質人才團隊落地。
搭建創新平臺——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3家,集聚江蘇省藥監局審評核查蘇州分中心、ITBT創新平臺、蘇州臨床研究服務平臺、蘇州藥檢中心生物制品檢測基地等專業化公共服務平臺。
疏通產業堵點——發揮中新合作和蘇州自貿片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改革創新的獨特優勢,開展集成式系統化先行先試、改革探索,推進生物醫藥全產業鏈制度創新,率先推出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進口研發(測試)用未注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等30余項改革舉措。
站在開發建設三十周年的新起點,園區將繼續加快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全力推進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關鍵技術攻關,集聚更多國家資源,創新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高質量建設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加強生物醫藥全產業鏈布局,持續圍繞“強鏈補鏈”精準招商,聚焦平臺、企業、人才等各類生產要素系統推進,力爭全年新增高質量生物醫藥項目超200個;優化產業創新生態營造,充分發揮園區資源集聚優勢和開放創新優勢,以構建完善科技金融體系、科技創業體系、開放創新體系為支撐,加快打造競爭力強、與國際接軌的創新創業生態。
園區將持續深化科技與產業創新對接,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努力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高地,力爭到2026年,產值規模突破2000億元、上市銷售新藥45個、一類新藥臨床試驗批件1000件、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超700件。
編輯 唐曉雯
2024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