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國新加坡當代藝術三十年”展覽配套學術講座和藝術沙龍公共教育活動在蘇州當代美術館舉辦,邀請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業內學術地位的參展藝術家、知名當代藝術領域專家學者,為大家帶來豐富的文化滋養,也為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的下一個三十年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已成為促進不同國家間相互理解和友好關系的關鍵紐帶。值此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三十周年之際,園區特舉辦《華獅藝錦——中國新加坡當代藝術三十年》展覽,展覽薈萃兩國現當代優秀的資深級新興藝術家作品,旨在展示中新兩國在藝術文化領域的深度交流與融合,以及園區三十年來的發展成就。
活動特邀中國美術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博士生導師張晴帶來《從“華獅藝錦——中新當代藝術三十年展”看中新藝術交流的足跡》主旨講座。張晴圍繞“獅城藝萃”新加坡繪畫展開啟中新藝術交流、“中國表情——中國當代藝術展”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藝術面貌、從開啟“新加坡雙展”到“亞太藝術羅盤”等方面,結合自身策展工作經歷,將中新兩國藝術交流的發展歷程及成果娓娓道來,為大家帶來一堂生動詳實、干貨滿滿的藝術課。
張晴提到,藝術家們以藝術作品來記錄所處時代的特征,而藝術展覽將藝術品匯聚起來,成為觀眾了解歷史時代發展變遷的重要媒介。通過《華獅藝錦——中國新加坡當代藝術三十年》展覽,觀眾能夠深入了解中新兩國藝術發展的脈絡,近距離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和藝術表達,為推動中新兩國文明交流互鑒作出巨大貢獻。
當天下午,從“華獅藝錦——中新當代藝術三十年展”看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藝術沙龍同期舉辦。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副系主任丁寧,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振宇,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南藝當代視覺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顧丞峰與張晴共聚一堂,分享各自對中國當代藝術見解及感悟,多角度、多元化探討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重要發展節點、未來發展趨勢等議題。
編輯 朱佳琪
202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