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期限
近期:2015 ~ 2020年;
遠期:2021 ~ 2030年;
遠景:2030年以后。
二、規劃范圍
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區域,面積278平方公里。
三、規劃理念
立足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循環經濟、環境友好的特點,努力踐行“以人為本”和“低碳發展”,構建完善的污水收集、輸送、處理、再用及其信息化管理的體系;實現清潔、綠色、和諧的水生態環境。
四、規劃主要內容
4.1排水體制
園區規劃排水體制為雨、污水分流制。
4.2污水量及污泥量預測
至2020年,園區的污水量為48.4萬m3/d,污泥量為500t/d;
至2030年,園區的污水量為59.5萬m3/d,污泥量為600t/d;
遠景污水量為91.12萬m³/d,污泥量為900t/d。
4.3污水收集管網完善
規劃近期進一步完善園區污水管網系統,新建污水管網約58km。蘇州工業園區尚有少量合流制的老鎮區在本輪規劃中須逐步結合道路改造實現雨污分流制改造。分別為車坊老鎮、弘德隆周邊地塊、倪浜工業區和肉聯廠東側地塊、至和路北側工業小區、唯亭鎮老鎮南區、通江路工業小區等區塊。
4.4污水處理廠規模
蘇州工業園區現狀污水處理規模35萬m3/d,婁葑片區約1.5萬m3/d污水納入婁江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規劃建設規模考慮適當預留。
近期2020年,園區第二污水廠擴建15.0萬m3/d,規模達到30.0萬m3/d,園區第一污水廠維持現狀20.0萬m3/d,園區污水處理規模達到50.0萬m3/d;
遠期2030年,園區第一污水廠擴建10.0萬m3/d,第一污水廠處理規模達到30.0萬m3/d,園區污水處理規模達到60.0萬m3/d;
遠景2030年以后,污水處理總規模90.0萬m3/d。
4.5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與改造
第一污水處理廠位于星龍街以東、聽濤路以南和青秋浦以西的吳淞江北岸濱江地帶。一期工程用地14.1 hm2,二期及提標改造工程占地8.8 hm2,預留用地面積約24.6hm2。
第二污水處理廠位于東方大道南、吳淞江北、車郭東路兩側地帶。近期擴建選址用于車郭路以南吳淞江以北的高壓走廊東面。一期工程用地13.4 hm2,二期工程預留用地12.1 hm2。
4.6污泥處理處置
污泥干化處理位于東吳熱電廠東南,一期工程用地1.313 hm2,目前已經啟動二期工程,用地1.33 hm2。園區的污泥送至中法環境干化處理后與電廠協同焚燒,已投運規模300t/d。
2015年現狀污泥量已經近350t/d,正在擴建的污泥干化處置二期工程項目建成后達到600t/d處理能力。
4.7水務信息化
規劃近期建設一個生產管理信息系統,運用互聯網技術整合水務系統數據庫,實現對泵站、污水廠的運行調度快速高效;實現多功能遠程終端的監控需要。為智能化管理創造條件,節約管理成本。
4.8地鐵建設對污水管網的影響
蘇州地鐵1號線已建成投入運營,污水管道也已結合地鐵的建設完成搬遷和改造;其他規劃地鐵線路的建設與污水管網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地鐵車站及出入口,地鐵線路由于埋深較大,經規劃分析證明對污水管網影響不大,進行局部遷移即可。
五、規劃控制與建設計劃
污水處理廠嚴格執行國家的相關標準要求。
污水管網隨道路和區域改造同步實施,嚴格按雨污分流制執行。
第一污水處理廠和第二污水處理廠近期(2020年前)須完成加蓋除臭工程的建設。
六、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公眾可以通過網站或書面等形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七、 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公示時間為2015年12月 3 日至2016年1月 2 日。